文章內容
光的折射率(Index)
❐ 折射率(Index)
折射率(Index)的定義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與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的比值」,如<公式一>所示:
公式一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稱為「光速」,所謂的「真空(Vacuum)」,是指沒有任何物質(固體、液體或氣體)存在,在地球上我們可以使用一個密封的金屬容器,並且使用「幫浦(Pump)」將容器中的空氣抽出而形成一個真空的容器,基本上太空中就算是一個真空的環境。
➤光速是宇宙中存在最快的速度:光速的大小為3x108公尺/秒,也就是光每秒鐘可以移動3億公尺(30萬公里),由於地球的赤道總長度約為4萬公里,所以光每秒鐘大約可以繞行地球赤道七圈半,大家可以自行想像一下,那會是多麼快的速度。
➤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是指光在「液體或固體」中移動的速度,光可以在液體或固體中移動嗎?答案是,當然可以,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魚缸裡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呢?那代表光可以穿透液體(水),同樣的,魚缸通常是使用玻璃製作,顯然光也可以穿透固體(玻璃),所以光可以在液體或固體中移動。
❐ 光在介質中的移動
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光在「氣體」中移動比較容易,還是在「液體」中移動比較容易,還是在「固體」中移動比較容易呢?我們不妨將自己想像成是光,當你(妳)在人煙稀少的道路上前進比較容易,還是在人潮擁擠的西門町前進比較容易呢?
「氣體」的原子或分子相距很遠(人煙稀少),所以光在氣體中移動最快;「液體」的原子或分子相距較近,所以光在液體中移動較慢;「固體」的原子或分子相距最近(人潮擁擠),所以光在固體中移動最慢,換句話說:v(氣體)>v(液體)>v(固體)。
那麼介質同樣是固體,光在「單晶固體」中移動比較容易,還是在「非晶固體」中移動比較容易?先猜猜看吧!不妨將自己想像成是光,當你(妳)在排列整齊的人群中前進比較容易,還是在排列混亂的人群中前進比較容易呢?「單晶固體」的原子或分子排列整齊,所以光在單晶固體中移動較快;「非晶固體」的原子或分子排列混亂,所以光在非晶固體中移動較慢,換句話說:v(單晶固體)>v(非晶固體)。
值得注意的是,光速是固定不變的常數,由<公式一>可以看出,介質的折射率大小,與光在介質中的速度成反比,換句話說,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愈大(分母愈大),則介質的折射率(n)愈小(其值愈小);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愈小(分母愈小),則介質的折射率(n)愈大(其值愈大)。
由上面的實例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依次為:v(氣體)>v(液體)>v(單晶固體)>v(非晶固體);因此,介質的折射率(n)依次為:n(氣體)<n(液體)<n(單晶固體)<n(非晶固體)。科學家經過實驗的量測發現,由於氣體分子或原子相距很遠,對光移動時所造成的影響很小,造成「光在空氣中的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差不多,所以空氣中的折射率n(空氣)=1;水的折射率n(水)=1.33,石英(二氧化矽單晶固體)的折射率n(石英)=1.46,玻璃(非晶固體)的折射率n(玻璃)=1.5。
【重要觀念】
➤介質的折射率大小與光在介質中的速度成反比,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愈大,則介質的折射率(n)愈小;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愈小,則介質的折射率(n)愈大。
➤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依次為:v(氣體)>v(液體)>v(單晶固體)>v(非晶固體)。
➤介質的折射率(n)依次為:n(氣體)<n(液體)<n(單晶固體)<n(非晶固體)。
【請注意】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請自行聯絡作者;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群討論。
【延伸閱讀】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光電科技與新儲存產業,全華圖書公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