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article_man_pic

柴氏拉晶法(Czochralski method)

Hightech   2016-09-11    20160911006
點閱 2276
評論 2
進階
article_pic

請自行調高解析度

 

❒ 柴氏拉晶法的製作流程
以矽晶圓為例,柴氏拉晶法的製作流程如<圖一>所示,其製作步驟如下:

1.將高純度的矽固體放在坩堝內,使用電磁線圈加熱到1500°C,高溫使矽熔化成液體,如<圖一(a)>所示。知識力www.ansforce.com。
2.以小塊之單晶「晶種(Seed)」與矽液體表面接觸,單晶晶種向上拉起並旋轉,如<圖一(b)>所示。
3.拉出液面的矽原子冷卻凝固,並且隨晶種排列成單晶「矽晶棒(Silicon ingot)」,矽晶棒中央是圓柱形,兩端則是尖尖的形狀,很像一條火腿,如<圖一(c)>所示。
4.使用鑽石線將固體晶棒橫向切成圓片,很像我們將一條火腿切片,再將表面拋光(Polish)即形成「矽晶圓(Silicon wafer)」,如<圖二>所示。

 

圖一 矽晶圓的製作流程。

 

圖二 矽晶棒與矽晶圓的外觀。

資料來源:www.saswafer.com

 

❒ 單晶晶種(Seed)
「晶種(Seed)」是指已經成長好的小塊單晶固體,當液體原子在晶種表面凝固時,會隨著晶種的原子而排列成單晶結構,最後得到單晶的固體晶棒。這個原理就好像要讓一群人排列成整齊的隊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讓第一排的人排列整齊(排頭為準),則後面的人只要對準排頭(向前看齊),自然就會很整齊了。在拉單晶時所使用的「晶種」就好像是「晶圓的排頭」一樣。

 

❒ 柴氏拉晶法的優缺點
➤優點:製造成本較低,可以製作出不同原子排列方向的晶圓,而且晶圓面積較大,通常大多使用在矽晶圓、砷化鎵晶圓等的製造。知識力www.ansforce.com。
➤缺點:製程參數不易控制,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使用,例如:陶瓷(金屬氧化物)的晶圓一般不容易使用柴氏拉晶法成長。

 

❒ 柴氏拉晶法的應用
矽固體的熔點為1683K(相當於1410°C),所以圖一中矽液體的溫度高達1410°C以上,要盛放如此高溫的液體一定要用熔點更高的固體製作的坩堝(鍋子)才行。此外,要使原子排列成單晶,其冷凝速度必須很慢,一般要拉成一支單晶棒大約需要數天的時間,是非常消耗能源的產業,而且晶棒的直徑愈大,所需要的時間愈長。目前商業化的晶圓,最常使用的有下列幾種:
➤矽晶圓(Si wafer):只有一種元素,製程較好控制,目前商業化的矽晶圓直徑最大為12吋(大約300mm),就是我們一般常聽到的「12吋晶圓」,而且已經有廠商開始研發18吋矽晶圓。由於矽不會發光,大多用來生產不會發光的積體電路(IC),例如: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都必須使用大量的矽晶圓;此外,單晶太陽電池也是使用矽晶圓來製作。知識力www.ansforce.com。
➤砷化鎵晶圓(GaAs wafer):含有二種元素,製程較難控制,目前商業化的砷化鎵晶圓直徑最大為6吋。發光二極體(LED)或雷射二極體(LD)由於晶粒比較小,一般使用4吋晶圓做基板,例如:國聯光電、晶元光電;射頻積體電路(RF IC)由於晶粒比較大,一般使用6吋晶圓做基板,例如:全新光電、穩懋半導體。

 

【注意】
台積電是「使用」矽晶圓生產積體電路(IC),而不是「生產」矽晶圓的公司,真正生產矽晶圓的公司是中美晶、中德電子,或國外一些供應商。

 

【延伸閱讀】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積體電路與微機電產業,全華圖書公司」。<我要買書

 

【文章圖示】www.saswaf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