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article_man_pic

光罩(Photomask)

Hightech   2016-09-21    201609210024
點閱 6129
評論 1
進階
article_pic

 

❒ 光罩的定義
將數百萬個電晶體(CMOS)的幾何圖形第一次縮小,以電子束刻寫在石英片上就形成「光罩(Photomask)」或「倍縮光罩(Reticle)」,是製作積體電路(IC)非常重要的工具,兩個名詞在嚴格定義時有些差異:
➤光罩(Photomask):當光罩上的圖形線寬與投射到矽晶圓上的線寬相同沒有縮小,也就是尺寸1:1,光罩與晶圓(Wafer)上的晶片(Chip)尺寸相同時稱為「光罩(Photomask)」,光罩一般會直接放在晶圓上與晶圓接觸,屬於「接觸式曝光」。
➤倍縮光罩(Reticle):當光罩上的圖形線寬與投射到矽晶圓上的線寬不同有縮小,也就是尺寸n:1(目前晶圓廠內大多使用4:1到10:1),光罩與晶圓(Wafer)上的晶片(Chip)尺寸不同時稱為「倍縮光罩(Reticle)」,因為光罩上的圖形線寬投射到矽晶圓上有縮小,因此稱為「倍縮」。倍縮光罩一般會放在會聚透鏡(Condenser lens)與投影透鏡(Projection lens)之間,不會與晶圓接觸,屬於「非接觸式曝光」。

 

❒ 光罩的製作
使用電子束將所需圖形刻寫在石英片上進行光罩製作的機器稱為「電子束刻寫機(E beam writer)」,目前主要是由國際大廠生產這種設備,例如:美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林公司(Lam Research)等,光罩的製作流程如<圖一>所示,其詳細步驟如下:
➤金屬濺鍍:使用濺鍍法在石英片上成長金屬鉻(Cr)薄膜,如<圖一(a)>所示。
➤光阻塗佈:接著使用光阻塗佈機在表面塗佈光阻層,如<圖一(b)>所示。
➤電子束刻寫:直接以電子束將光罩圖形刻寫在光阻上,被電子束刻寫過的區域光阻化學鍵結被破壞,使光阻很容易被化學藥品溶解掉,如<圖一(c)>所示,假設電子束的直徑大小約為1μm(微米),則光罩上刻好的圖形線寬大約1μm,假設電子束的直徑大小約為100nm(奈米),則光罩上刻好的圖形線寬大約100nm。
➤化學顯影:使用「第一種化學藥品(顯影液)」將化學鍵結被破壞區域的光阻溶解掉,如<圖一(d)>所示,顯影液通常都是有機化學溶劑。
➤蝕刻技術:使用「第二種化學藥品(蝕刻液)」將沒有光阻保護區域的金屬鉻(Cr)溶解掉,如<圖一(e)>所示,這個動作稱為「蝕刻(Etching)」,蝕刻液通常都是具有腐蝕性的強酸,例如:硫酸、硝酸、鹽酸、氫氟酸等。知識力www.ansforce.com。
➤光阻去除:使用「第三種化學藥品(去光阻液)」將殘留的光阻溶解掉,如<圖一(f)>所示,去光阻液通常也都是有機化學溶劑,但是與顯影液不同。


電子束刻寫所需要的時間是由光罩圖形的複雜程度來決定,超大型積體電路可能含有數十億個電晶體(CMOS),小型積體電路可能只有數百個電晶體(CMOS),電子束必須一筆一筆地刻寫,就好像雕刻師傅在雕刻神像一樣,因此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一般大約數十小時之久,所以價格並不便宜。

 

圖一 光罩的製作步驟。

 

❒ 光罩的功能
由<圖二(a)>可以看出,所謂的光罩其實只是石英片表面附著一層金屬鉻薄膜,這層薄膜上有線寬大約1μm(微米)的開口,當紫外光照射到光罩時,有鉻薄膜的區域會如同鏡子一般將光線反射回去;沒有鉻薄膜的區域(線寬大約1μm的開口)會讓光線穿透石英片,最後投影在光罩的下方。如果光罩下方再加上一個可以聚光的凸透鏡,則可以得到一個與光罩圖形相同但是縮小的影像,這就是積體電路按照設計圖縮小的方法。光罩實際的外觀如<圖二(b)>所示,圖中的一個光罩上重覆了相同4個晶片的光罩圖形,每一個光罩圖形有數百萬個CMOS,包含14個不同的「功能單元(Function unit)」,每個功能單元負責某一種運算功能,<圖二(a)>只畫出了光罩圖形中的一個電晶體(CMOS)來說明。知識力www.ansforce.com。

 

圖二 光罩呈像的原理。

 

❒ 光罩防塵護膜(Pellicle)
積體電路的光學曝光系統必須在非常乾淨的「潔淨室(Clean room)」內操作,但是無論多乾淨仍然免不了會有少量灰塵,如果灰塵直接掉落在光罩上,經由光學曝光系統投影到晶圓上就會產生一個「對焦(Focused)」的陰影,造成投影的圖形錯誤,如<圖三(a)>所示;如果在光罩上成長一層「防塵護膜(Pellicle)」,就算掉落灰塵到防塵護膜上,由於防塵護膜有一個厚度,經由光學曝光系統投影到晶圓上就會產生一個「失焦(Defocused)」的陰影,如<圖三(b)>所示,因為陰影沒有對焦因此對投影的圖形影響不大,這樣可以提升晶片的良率,同時減少光罩使用時的清潔和檢驗工作。

 

基本上只要在光罩表面塗佈一層透光的介質就形成「防塵護膜(Pellicle)」了,可以使用浸泡式塗佈(Dip coating)、化學汽相沉積(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旋轉塗佈(Spin coating)等方法,重點是塗佈的材料必須能穿透光學曝光系統所使用的紫外光,大部分是使用聚合物類的材料,例如:硝化纖維素(Nitrocellulose)、纖維酯(Cellulose esters)、鐵氟龍(Teflon)等,塗佈厚度大約1微米(μm)就可以了!

 

圖三 光罩防塵護膜(Pellicle)的原理示意圖。


【延伸閱讀】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積體電路與微機電產業,全華圖書公司」。<我要買書

 

【文章圖示】By Peellden - Own work, CC BY-S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