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article_man_pic

可程式控制器

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7-04-19    A20170419001
點閱 5310
評論 0
進階
article_pic

一、電磁接觸器(magnetic   contactor, MC)  

  電磁接觸器是利用電流流過電磁線圈(magnetic coil)生成磁場,磁場透過鐵心產生電磁力,使接點開閉以控制負載的裝置。電磁接觸器可運用至大電流負載之控制。

二、繼電器(relay)

  繼電器又稱為電驛,繼電器的作動原理與電磁接觸器相同,是將控制電流導入線圈中,利用線圈電流纏繞鐵心產生的吸力控制接點的開閉狀態,並使外部電路產生斷路與導通的作用。

  電磁接觸器與繼電器的區別主要在於電磁接觸器有主接點跟輔助(控制)接點之分,而繼電器則不分主接點及控制接點;且電磁接觸器多運用於大電流負載裝置,繼電器則運用於小電流負載。

 

三、常開(normally open, NO)與常閉  (normally closed, NC)接點

  常開接點又稱為a接點,常閉接點又稱為b接點。

四、火線(live wire)、中性線(neutral wire)與  地線(earth wire)

  一般稱電路兩條電線中電壓為110V的電線稱為的火線(live wire,又稱為活線),另一條為電壓恆為零的中性線(neutral wire);此外,接入地球的導線也能維持零電位,稱為地線(earth wire)。

五、乾接點(dry-contact)與濕接點(wet-  contact)

  對輸入接點來說,乾接點指的是輸入端不須外加電壓,直接短路即產生輸入訊號,濕接點則必須有外部的電壓輸入才能產生訊號。

 

 

  基於工業配盤的自動化系統架構,是整合了輸入/輸出元件、感測器、致動器與控制器。

 

 

  可程式控制器原是美國通用汽車為了為改善生產流程、增加競爭力及減少維修等因素所開發出來的控制器。

  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對可程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的定義『可程式控制器為一種數位動作之電子裝置,它使用記憶體儲存外部寫入之指令,藉以執行邏輯、順序、演算、計時和計數等功能,並透過輸入/輸出模組來控制各種機電動作與程序。』相較於傳統配電盤,PLC有許多的優勢,表1-1列PLC與傳統配電盤之比較。

 

 

  可程式控制器主要架構與電腦是相當類似的。它的基本結構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記憶體輸入/輸出模組、電源及程式輸入設備(書寫器或連接個人電腦)。

 

  PLC動作的實現方式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將PLC的指令解譯器預先建置在PLC中的記憶體內,外部指令則經由輸入介面寫至可讀寫記憶體另一種方法常在PC端將PLC程式碼的控制動作轉譯成執行檔,再載入目標平台(即PLC),接著便可在該平台上直接使用執行檔來進行所規劃的控制程序。

  PLC的工作是週期性的。所謂「掃描週期」是指PLC完成一次掃描所需的時間,這其中包括:輸入端接點狀態的讀取處理、PLC的順序邏輯指令的處理,以及將運算結果送往輸出端接點的處理。因此,掃描週期和程式的長短及CPU的快慢有直接的關聯。

 

 

 

【推薦閱讀】其它詳細內容請參閱「可程式控制器實習與電腦圖形監控,楊錫凱、林品憲、曾仕民、陳冠興編著,全華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