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article_man_pic

液晶顯示器的種類

Hightech   2017-06-14    A20170614005
點閱 1575
評論 0
進階
article_pic

請自行調高解析度

 

❒ 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器(TN-LCD:Twist Nematic LCD)
扭轉向列型(TN)液晶分子會在兩片導電玻璃之間分成數層,每一層的液晶分子都會旋轉一個角度,而且第一層與最後一層液晶分子旋轉角度「小於90º」,如<圖一>所示。扭轉向列型液晶(TN)的每一層分子旋轉的角度比較小,在化學的觀點上我們稱這種液晶分子的「能量較低,比較安定」,當我們外加電壓時,液晶會站在玻璃上,比較安定的TN分子就好像「躺在玻璃上的分子一樣,很安定很舒服」,所以受到外加電壓時反應比較慢,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站在玻璃上,這種液晶顯示器的黑白反應速度比較慢。
➤優點:驅動電壓較低、耗電量較低、製作容易成本較低。
➤缺點:反應速度慢、有殘影發生,只適合做黑白顯示器。
➤應用:電子錶、電子計算機、電子字典。

 

圖一 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器(TN-LCD)構造示意圖。

 

❒ 超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器(STN-LCD:Super Twist Nematic LCD)
超扭轉向列型(STN)液晶分子會在兩片導電玻璃之間分成數層,每一層的液晶分子都會旋轉一個角度,而且第一層與最後一層液晶分子旋轉角度「大於90º(180º~240º)」,如<圖二>所示。超扭轉向列型液晶(STN)的每一層分子旋轉的角度比較大,在化學的觀點上我們稱這種液晶分子的「能量較高,比較不安定」,當我們外加電壓時,液晶會站在玻璃上,比較不安定的STN分子就好像「半蹲在玻璃上的分子一樣,很不安定很不舒服」,所以受到外加電壓時反應比較快,立刻就站在玻璃上了,這種液晶顯示器的黑白反應速度比較快。
➤優點:反應速度較TN快、製作較TFT容易。
➤缺點:反應速度仍然不夠快、只適合做灰階或高彩顯示器。
➤應用:彩色手機、彩色個人數位助理(PDA)、數位相機。

 

圖二 超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器(STN-LCD)構造示意圖。

 

❒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CD)
控制每一個畫素的薄膜電晶體(TFT)是直接製作在玻璃上,我們使用化學氣相沉積(CVD)在玻璃上方成長一層非晶矽,再將薄膜電晶體(TFT)製作在非晶矽上方,因為玻璃基板是「非晶」所以製作在上面的開關元件也是「非晶」。由於玻璃的「轉化溫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大約300ºC,轉化溫度其實就是「軟化溫度」,也就是升溫到300ºC時玻璃會開始軟化,所以製程溫度不能超過300ºC,否則玻璃就軟掉了。在製程溫度低於300ºC的條件下,使用化學氣相沉積(CVD)在玻璃上方製作「非晶矽」的薄膜電晶體(TFT),稱為「低溫非晶矽(Low temperature amorphous silicon)」,目前我們所稱呼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都是使用低溫非晶矽製程。
➤優點:反應速度較STN快、可製作全彩顯示器。
➤缺點:薄膜電晶體製作困難、成本較STN高、非晶矽的導電性不佳所以驅動電壓較高、非晶矽的導電性不佳所以耗電量較高、非晶矽的薄膜電晶體較大所以開口率較低。
➤應用:全彩液晶顯示器、筆記型電腦、液晶電視。

 

❒ 高溫多晶矽(HTPS:High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
由於使用非晶矽製作的薄膜電晶體(TFT),導電性較差,工作速度較慢,如果我們希望增加工作速度,則必須使用「單晶矽」最好,不幸的是,由於玻璃本身是非晶,因此不可能在非晶的玻璃基板上成長單晶矽,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就是使用「退火(Anneal)」的方式,先使固體材料的溫度升高,再緩慢冷卻形成多晶。如<圖三(a)>所示,我們將玻璃與「非晶矽薄膜」放進高溫爐中,升溫到600ºC,再緩慢冷卻到室溫,就可以變成「多晶矽薄膜」,這種製程稱為「高溫多晶矽(HTPS)」。由於玻璃的轉化溫度大約300ºC,將玻璃升溫到600ºC時玻璃會開始軟化,所以在高溫多晶矽(HTPS)製程不能使用玻璃作為基板,必須將導電玻璃的「玻璃(Glass)」換成「石英(Quartz)」才行,石英(Quartz)是「二氧化矽的單晶」,熔點高達1200ºC,但是價格極高,而且尺寸愈大的石英,價格是成等比級數增加(和鑽石很像),所以高溫多晶矽(HTPS)不可能使用在低價的大尺寸液晶顯示器,早期都是使用在「液晶投影顯示器」內的高解析度、小尺寸液晶面板,通常小於3吋而已,關於液晶投影顯示器將在後面詳細介紹。
 

❒ 低溫多晶矽-液晶顯示器(LTPS-LCD: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 LCD)
由上面的介紹不難發現,其實我們想要進行「退火(Anneal)」的部分只有薄膜電晶體(TFT)而已,將玻璃基板與薄膜電晶體整塊放進高溫爐中加熱其實是很笨的做法,大家不妨思考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只加熱薄膜電晶體,卻可以使玻璃基板保持在低溫呢?聰明的科學家們發明了新的技術,稱為「雷射退火(Laser anneal)」,如<圖三(b)>所示,將玻璃與「非晶矽薄膜」放進雷射退火爐中,使用高能量的雷射光入射到透鏡,再聚焦到非晶矽薄膜上加熱,升溫到600ºC,再緩慢冷卻到室溫,就可以變成「多晶矽薄膜」,而雷射退火爐的下方有冷卻水管,可以將玻璃基板的溫度保持在300ºC以下,怎麼樣,這麼簡單的方法你(妳)是不是也想到了呢?
➤優點:反應速度最快、多晶矽的導電性較佳所以驅動電壓較低、多晶矽的導電性較佳所以耗電量較低、多晶矽的薄膜電晶體較小所以開口率較高。
➤缺點:雷射退火技術尚未成熟,產品良率較低。
➤應用:全彩液晶顯示器、筆記型電腦、液晶電視。

 

圖三 高溫多晶矽(HTPS)與低溫多晶矽(LTPS)製程示意圖。

 

❒ 開口率(Aperture ratio)
開口率是指每個畫素「可以透光的有效區域」除以「畫素的總面積」,如<圖四(a)>所示,因為非晶矽或多晶矽其實都是不透明的,因此薄膜電晶體(TFT)一定是不透明的,換句話說,在液晶顯示器的面板上,每個畫素左上角的薄膜電晶體(TFT)不會透光,眼睛看起來是黑的,如果開口率愈高,整個畫面看起來愈亮。

 

由於「非晶矽」的導電性不佳,必須使用較大的面積來製作薄膜電晶體(TFT)才能達到開關的功能,如<圖四(b)>所示,所以開口率較小;由於「多晶矽」的導電性較佳,可以使用較小的面積來製作薄膜電晶體(TFT)就能達到開關的功能,如<圖四(c)>所示,所以開口率較大,因此使用「低溫多晶矽(LTPS)」製作的薄膜電晶體(TFT),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亮,視覺品質也比較好。

 

圖四 開口率(Aperture ratio)的定義。

 

❒ 液晶顯示器的特性比較
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上,各種不同的液晶顯示器特性比較如<表一>所示,我們依照前面學過的原理來討論各種液晶顯示器的特性如下:
➤面板價格
TN:使用「被動矩陣式」,價格較低。
STN:使用「被動矩陣式」,但是液晶種類不同,製程也比較複雜,價格中等。
TFT:使用「主動矩陣式」,在玻璃上製作「非晶矽」薄膜電晶體,價格較高。
LTPS:使用「主動矩陣式」,在玻璃上製作「非晶矽」薄膜電晶體,而且必須使用雷射退火形成「多晶矽」,價格更高。知識力www.ansforce.com。
➤反應速度
TN:使用「扭轉向列型液晶(TN)」,能量較低,比較安定,反應速度慢。
STN:使用「超扭轉向列型液晶(STN)」,能量較高,比較不安定,反應速度中等。
TFT:使用「主動矩陣式」,在玻璃上製作「非晶矽」薄膜電晶體,反應速度較快。
LTPS:使用「主動矩陣式」,在玻璃上製作「多晶矽」薄膜電晶體,反應速度更快。
➤驅動電壓
TN:使用「被動矩陣式」,開關使用矽晶圓製作成「單晶」的積體電路,驅動電壓低(單晶導電性好)。
STN:使用「被動矩陣式」,開關使用矽晶圓製作成「單晶」的積體電路,驅動電壓低(單晶導電性好)。
TFT:使用「主動矩陣式」,在玻璃上製作「非晶矽」薄膜電晶體,驅動電壓高(非晶導電性差)。
LTPS:使用「主動矩陣式」,在玻璃上製作「多晶矽」薄膜電晶體,驅動電壓中等(多晶導電性中等)。

 

表一 液晶顯示器的特性比較。


【請注意】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請自行聯絡作者;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群討論。

 

【延伸閱讀】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光電科技與新儲存產業,全華圖書公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