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還原酶,脫氮反應的大功臣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22
A20170628006
NOR是含鐵的一氧化氮還原酵素,在脫氮反應中催化NO產生N2O。科學家經由 取得綠膿桿菌的NOR晶格結構,進而探討NOR催化反應之生化機制。
開啟或不開啟?通道探幽入微—窺探動作電位的離子通道基礎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21
A20170628001
科學家們經由一連串實驗的抽絲剝繭,發現動作電位的產生,與神經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開啟或關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真核細胞(植物、動物、真菌、黏菌、原生動物及藻類)的結構宛如一個有秩序的工廠,其由細胞膜、細胞質及許多複雜的胞器所組成。細胞膜的厚度約6~10奈米(nm)厚,主要由磷脂質及蛋白質構成的雙層結構,亦具有與磷脂質或蛋白質相連結的碳水化合物結構。
細胞的貨運系統— 抽絲剝繭囊泡運輸歷程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19
A20170910004
囊泡為細胞中負責運送物質的貨運司機,他們該怎麼協調?怎麼交貨?目的地在哪裡?都是一門大學問。
基因解密應用到人造基因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19
A20170811001
自1953年解開雙螺旋結構,1986年開發聚合酶鏈鎖反應,人類的基因圖譜終於在2002年完全解讀出來。此後突飛猛進的生物科技與基因工程發展,DNA的應用變化無窮,甚至突破遺傳密碼的限制,踏入創造基因密碼的世界。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17
A20170523002
「 To die or not to die:that is the autophagic question.」這是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克勒默(Guido Kroemer)博士一篇論文的標題,意思是「死亡還是生存,是自噬的問題」。的確,生死的奧秘,一直是人們終其一生想要追求的聖杯。科學家們也不例外,嘗試從生物個體或細胞層次來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地球生命體再進化的可能性: 從創造遺傳訊息新「字母」說起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17
A20170811003
在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生成長的過程,正好經歷了電腦科技的發展歷程;從國中時期使用的,由中華商場自製的「蘋果電腦」,到IBM的PC,然後使用DOS作業系統、windows 95,一直到現在的win8系列。我們見證的,其實是一部由8位元、16位元、32位元乃至於現今64位元處理器所串連而成的一個電腦進化過程。
粒線體遺傳疾病、 置換治療與三親嬰兒
科學月刊社
2018-01-01 16:17
A20170519006
最近有個有趣但聳動的科學新聞,英國人類生殖與胚胎管理局(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 HFEA)在2016年12月批准粒線體置換治療(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therapy, MRT)與「三親嬰兒(three-parent baby)」進行人體試驗。此療法因尚有倫理問題未解決,在英、美等國一直被禁止。
去氧核糖核酸(DNA)
生化之美
2018-01-01 15:18
A20171226002
去氧核糖核酸(DNA)是由不同的核苷酸(一顆珠子)縮合聚合以後形成的聚合物(一串珠子),講到DNA與RNA這兩個英文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部分的人反而對它們的中文「去氧核糖核酸」與「核糖核酸」比較陌生,其實這兩種「核酸」都是由「核苷酸」形成的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