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體中文
article_man_pic
潛在的資安問題: 第三方存取App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3  A202002040010 
article_pic
智慧型手機已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然而,西班牙馬德里IMDEA 網路研究機構表示有7 成以上的手機App 皆有像第三方透露個人資訊的風險。
article_man_pic
承接學術、技轉生技醫藥產業的要角 —— 甘良生專訪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2  A20200204011 
article_pic
曾任職國外各大藥廠、擁有豐富新藥開發與臨床研究經驗的甘良生,在2015 年加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並擔任執行長。在他的帶領之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未來將走向什麼樣的願景,而現階段的任務中,又如何對臺灣的生技產業帶來輔助?透過甘良生執行長的角度,來一窺生物技術中心的現在與未來。
article_man_pic
賴玨光專訪 - 溫室養殖白蝦,養蝦場走訪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2  A20200204013 
article_pic
臺灣在過去曾以「草蝦王國」稱呼風光國際,然因病毒肆虐臺灣養殖蝦業如今不如以往。 《科學月刊》為了解臺灣養殖蝦現況,前往枋寮拜訪魚蝦養殖專家賴玨光。
article_man_pic
從蝦白點病毒的研究到抗病草蝦的培育 -羅竹芳專訪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2  A20200205001 
article_pic
從約4 年前開始,致力於病毒研究的羅竹芳,開始投入養殖蝦的育種,並且由草蝦做起。會有這樣的行動是看著臺灣從原本風光的草蝦業銷售大國,因為多次遭受蝦病毒危害,而當時臺灣養殖專家及業者尚未瞭解防疫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而導致現今臺灣蝦類養殖的式微。
article_man_pic
鑑識科學的利弊 — 從昭雪專案談強化鑑識科學之道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2  A20200205002 
article_pic
「法律人」與「科學人」的思考模式差異甚大,所謂的「科學」,講求的是能夠反覆重現相同的實驗結果,也就是條件相同的狀況下,只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其餘的都不正確;但「法律」的思維卻非如此,條件相同的狀況下,可能出現甲、乙、丙不同的學說,而每種學說都是合理的解釋,均可接受。
article_man_pic
2017諾貝爾化學獎 - 用低溫捕獲生命原態的原子細節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1  A20200218001 
article_pic
了解生物分子的結構到底有什麼重要性?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的運作是靠著裡面許許多多的蛋白質機器不斷運轉。了解這些分子機器如何運動,使得人類能一窺細胞的奧秘,並通過控制或改造這些生物分子,使人類有機會脫離疾病的束縛。而如何了解這些分子機器如何運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這些分子機器攝像。
article_man_pic
2017諾貝爾物理獎 - 證實重力波存在的功臣 雷射干涉重力波觀測站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1  A20200218002 
article_pic
電影《星際效應》中描述當人類進入大質量星體的引力範圍後,產生時間變慢的時間膨脹現象,例如在強重力場中的每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數年,導致後來男主角比在地球上的女兒明顯年輕許多。然而這些現象並非全然是電影效果,人類對這些現象的理解均基於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他提到重力即是時空扭曲的表現,質量越大的星體,附近的時空扭曲越嚴重,會嚴重影響附近的時間與空間,例如黑洞與中子星。
article_man_pic
分解塑膠碎片的海洋生物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51  A20200218003 
article_pic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會製造出1.2 億噸以上的塑膠製品,像是手提袋、塑料瓶等,而這些產出,都是塑料污染的主要來源。最近,科學家發現一個塑膠提袋會被海洋生物分解成約175 萬個微小碎片,造成潛在的環境破壞與物種危害。
article_man_pic
穿戴裝置的未來新能源—可撓式熱電晶片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49  A20200218005 
article_pic
當世界各國積極開發再生能源時,其中有一種再生能源熱電晶片,除了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無噪音外,還能將熱能與電能相互轉換,並回收廢熱轉換為生活用電。然而傳統熱電晶片目前遭遇相當大的瓶頸,例如:單價高、晶片易碎,所以一直難以在生活中的室溫環境下商業化。近年來可撓裝置與穿戴式裝置的興起,將熱電晶片改良為可撓式晶片應用在裝置中,為熱電晶片的應用帶來新的發展。
article_man_pic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科學月刊社  2020-03-25 21:49  A20200218004 
article_pic
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釀酒工廠等產出之廢棄物量甚鉅,若未採取適當處理常會造成環境的危害,如臭味、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等,及對人畜安全的威脅。有機廢棄物含水量相對較高,若以焚化或掩埋方式處理,需土地和資金的大量投入且效果不彰,更可能因而降低焚化爐及掩埋場之壽命。現今原物料高漲,全球暖化威脅日益嚴重,故將有機廢棄物予以資源化是當今解決環保問題的重要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