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體中文

文章列表

article_man_pic
活吞微型機器人膠囊 到胃中取異物
科學月刊社  2018-06-10 12:04  A20170602007 
article_pic
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3500件誤吞鈕扣電池事件,幸運的話可透過排遺取出,但大多數還是需醫生大費周章的利用胃鏡與特殊器械來取出,且鈕扣電池在胃中可能產生電流使胃或食道灼傷。如果能透過微型機器人藥丸,是否能一吞搞定呢?
article_man_pic
微機電技術於氣體分析的趨勢
科學月刊社  2018-06-10 12:04  A20170622002 
article_pic
【誰把氣相層析儀變小了?】利用分析化學原理與微機電技術整合所建構出的複合式微小化氣體分析系統,可望發展成為新一代環境監測與醫療檢測的儀器設備。
article_man_pic
吃飯皇帝大
科學月刊社  2018-05-30 11:16  A20170721002 
article_pic
為什麼人需要消化所吃過的東西?為什麼我們的消化道分為胃、小腸與大腸等器官?為什麼胃液這麼酸?這次我們就來問問課本沒說的事。
article_man_pic
森林裡的藥方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3  A20170723007 
article_pic
森林特產物(special forest products),又稱為非木材森林產物(non-wood forest products),是指來自於森林、林地或森林以外的林木,所生產的「非木材」產品。這些產物可以是採集自原始林或是人工林,也可以是生產於混農林業(agroforesty,結合林業與農業間土地利用的研究科學或實作方式)的產品。
article_man_pic
蚊子為何只叮我?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3  A20170723008 
article_pic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蚊子在挑選獵物時,可是很有策略的。對蚊子來說,吸血是獲得能量很重要的方式。吸血機制的進化,能使蚊子在雜亂的感官環境中,提高叮咬成功的機會。 科學家找出影響蚊子鎖定獵物的三個主要因素:二氧化碳、溫度和氣味。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破壞蚊子負責感測二氧化碳的基因「Gr3」,培育突變的蚊子,用以和正常蚊子作比較。
article_man_pic
真的只是運氣差嗎?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3  A20170723009 
article_pic
2015年1月2日的Science期刊出了〈不同組織之癌症風險變異可以藉幹細胞分裂次數解釋〉(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的研究報告。
article_man_pic
孤獨是一種疾病?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2  A201707230010 
article_pic
走在街道上,與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擦肩;試圖想要找辦法擺脫孤獨,卻又讓自己更孤獨。根據調查發現,在這個重視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中,光是臺灣就有數百萬的人陷在「嚴重孤寂」的狀態之中。而沮喪總是伴隨著孤獨而來,造成了心理與生理的影響,這個狀態是種「徵狀」(symptom)?
article_man_pic
看見活體生物!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2  A20170723011 
article_pic
一直以來,科學家不斷研發功能更強的顯微鏡,希望能夠觀察活體生物結構。 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壁彰,與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貝吉格(Eric Betzig)合作,研發出「晶格層光顯微技術」,可觀察三維活體細胞影像,降低了對於生物樣本的光損害。這個新顯微鏡技術在一秒之內,可以截取150~200個活體細胞影像,最小可以看到5微米。
article_man_pic
質譜分析在食品安全上的應用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2  A20170723012 
article_pic
攤販前張貼的分析報告、小吃店門口的掛保證,是哪個機器如此強大,帶我們度過飲食風暴,守住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想要讀懂報告上的數據,那就先認識質譜儀吧!
article_man_pic
尋獲關閉疼痛機制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2  A20170723014 
article_pic
在醫學上,減緩疼痛的方法有很多,但皆存在缺點。有些會造成許多難以忍受的副作用,除了會影響到病患的日常生活,還不見得能夠完全消除疼痛。
article_man_pic
顯微鏡變顯「奈」鏡了!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2  A20170723015 
article_pic
超解析螢光顯微鏡的發明,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肯定。光學顯微鏡的進展,究竟是如何將影像解析度從「微米」尺度縮小到「奈米」尺度……
article_man_pic
伊波拉的大問題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1  A20170723017 
article_pic
有篇論文表示,在年底,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會見到伊波拉的蹤跡,這有點危言聳聽,但真相如何呢?
article_man_pic
有關聯不代表有因果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1  A20170723018 
article_pic
最近食安風暴,尤其是食用油,造成人心惶惶,報載有某過敏相關學會的理事長宣稱:臺灣人過敏情況愈趨嚴重,推測應與食用餿水油有關。過敏病症很多種,該專家提出過敏性氣喘的數據,在三十年前的臺灣有過敏性氣喘的比例約5%,二十年前則增至10%,十年前則到了20%,最近已達25%。過敏氣喘病例近年大幅提升,該專家表示過敏成因,除空汙與塑化劑外,最近爆發食用油問題,應該是臺灣過敏人口持續增加的重要原因。
article_man_pic
埋藏在腦內的空間導航系統
科學月刊社  2018-05-16 09:41  A20170724001 
article_pic
知道身處何處,是個攸關存亡的重要功能,這些撲朔迷離的認知密碼,如同計算機的運算,需要程式語言來編寫,大腦當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article_man_pic
日本智慧電網的發展現況
科學月刊社  2018-05-08 09:30  A20170724002 
article_pic
由於能源短缺、價格高漲,再加上燃媒或燃油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溫室效應,如何節省能源是個重要的議題。因此世界各國都在開發「智慧電網(smart grid)」,又稱為「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將傳統老舊的機械式電表與電力系統升級為「智慧型」的電力系統,從最前端計費用的電表,中間的通訊系統。
article_man_pic
死灰復燃的狂犬病
科學月刊社  2018-05-08 09:30  A20170724003 
article_pic
臺灣成為狂犬病非疫區已經維持50多年,「狂犬病」似乎只是生物課本中的名詞,但在2013年7月以後卻完全變調!老一輩人心中可怕的夢靨又回來了……
article_man_pic
蛋白質結晶學在臺灣
科學月刊社  2018-05-08 09:30  A20170728001 
article_pic
解析蛋白質立體結構是探索生命奧秘的重要技術,臺灣科學家的努力不懈使臺灣成為少數擁有蛋白質結晶學設施的國家,未來學術成就也指日可待。
article_man_pic
電腦族的殺手──胸廓出口症候群
科學月刊社  2018-05-08 09:29  A20170728002 
article_pic
辦公室內時常會見到不少人眼睛盯著電腦,雙手放在電腦鍵盤上,一坐就是好幾小時不動,而且坐姿不正確。長此以往,這類人群中大多會出現手臂麻木、胳膊酸痛、上肢無力,甚至於出現肌肉萎縮的症狀,很多人以為這是頸椎病或者肩周炎等病症。
article_man_pic
無機大孔洞晶型材料的結構與突破
科學月刊社  2018-05-08 09:29  A20170801001 
article_pic
本文介紹晶型無機孔洞物質的起源、研究上的挑戰性,以及利用鎵鋅亞磷酸鹽NTHU-13系列的合成設計達到大孔洞的突破。
article_man_pic
「三」的力量
科學月刊社  2018-05-08 09:29  A20170801002 
article_pic
將病人的卵轉移DNA至健康者的技術,位於臨床使用的邊緣。 道格拉斯.騰布爾(Douglass Turnbull)有許多時間會見到無法治療、時常是致命性疾病的病人,但是此位神經科學家遇見莎綸.柏納迪(Sharon Bernardi)及她的年輕兒子艾德華時,卻有更多無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