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在擴增實境中探索科學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51
A20170801003

隨著行動科技智慧型的進化,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成為一項綜合科技,不只能透過行動通訊技術結合雲端應用,也能透過與本機一體的攝影裝置、顯示介面,執行具擴增實境技術的軟體,產生新的契機;不只突破以往擴增實境應用在裝置便利性上的缺點,也在短時間內解決使用普及的問題,成為「行動擴增實境」。

臺灣能不能?臺灣新興潔淨能源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50
A20170804001

石油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儲量推測將在2054年耗盡,國際間面臨空前危機。所幸臺灣是個海島國家,內含多樣的新興能源,等著我們去發掘……

腦神經解密「注意!」與「別衝動!」中央大學認知所阮啟弘教授專訪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50
A20170807002

「我這輩子就算很認真,可能也沒辦法解決百分之一的問題吧,有太多謎團、太多複雜的細節值得去好好釐清。」
這是今年初再次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阮啟弘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語重心長的一段評論。阮啟弘教授任職於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是該所2003年創立時的創所元老之一,也是知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的得意門生。

誰把氣相層析儀變小了? 微機電技術於氣體分析的趨勢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50
A20170807003

利用分析化學原理與微機電技術整合所建構出的複合式微小化氣體分析系統,可望發展成為新一代環境監測與醫療檢測的儀器設備。

微小世界的巨星-微藻與其防線突破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50
A20170810001

微藻所衍生的價值逐漸被應用於食品、能源、飼料、美容等領域,透過細胞破碎技術,提高有效成分之萃取率與利用率。

自己在家做醫生? 微機電系統於居家健康檢測的趨勢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49
A20170810002

因應未來個人化居家照護之醫療需求,微機電技術運用於微分析系統已成為發展中的重要科技。

物聯網在健康醫療與照護之應用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49
A20170811004

疾病預防和健康照護為醫療服務趨勢,物聯網技術可以幫什麼忙?本文介紹現有技術及發展趨勢,從了解到懂得選擇適合的設備守護我們的健康。

物物相聯的龐大網路—物聯網
科學月刊社
2018-05-06 22:49
A20170816001

物聯網是一個由物物相聯而構成的巨大網路。在物聯網中,智慧物件透過感測、辨識及聯網的能力,進而提供更加值的應用服務。

拓樸酶現形 抗癌藥改良根基— 臺大醫學院生化所詹迺立教授專訪
科學月刊社
2018-05-03 22:19
A20170816004

DNA的雙股螺旋為最廣為人知的結構之一,1953年由華生和克里克的解構,也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早期成功解出結構的經典範例。另一方面,在同一時期解開蛋白質立體結構的任務也有了新的突破,馬克斯.佩魯茨(Max Perutz)為蛋白質結晶學做了跨時代的貢獻,使得運用X–射線晶體結構解析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解出大分子量蛋白質的結構變為可能。

物聯網在自然環境監測之應用
科學月刊社
2018-05-03 22:18
A20170820001

物聯網早已經深入自然環境監控的應用當中,包含農業、環境汙染、自然災害如土石流等等,透過這些技術讓我們快速並且大範圍的監控自然環境。

從分子生物技術來談基因改造物種
科學月刊社
2018-05-03 22:18
A20170820002

基因改造物種(gene modified organism, GMO)是最近幾十年來生物科技界的最大爭端。即便是生物技術上的專家,對於這個問題的觀點也呈現兩極化的發展。

從另一個R與新織品談起
科學月刊社
2018-04-28 23:27
A20170820004

今年是公元2014年,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訂「永續發展十年教育」(DESD, 2005~2014)的最後一年。十年來,許多國家都積極推展,臺灣的教育界卻始終未認真將「永續發展」做一整體考量,而只在環境保護教育這一有限的範圍內打轉(請參考《科學月刊》2010年9月號頁644~645拙作)。